close

每週一句~~ 先處理心情,再處理事情 
肯定同事的工作價值是同事相處之道
 
一天24小時,扣掉睡眠,幾乎一半的人生給了工作。人說,家是講情的地方,給我們愛與關懷;職場,每天上演各種利益角力戰,可以理性與感性兼具嗎?「同事間的複雜關係,最難處理,」東海社工系主任彭懷真直指上班族的無奈。他認為,上班等於進入永無止盡的人際戰場,你既不能輸,輸了沒前途;卻又不能贏,贏了沒和諧友誼。人際關係專家卡內基提醒,「工作中最痛苦的,莫過於想討好每一個人。」先有這層認知,然後才能自然地與同事相處。 
 
肯定同事的工作價值是同事相處之道
 
儘量看到同事工作的價值,才能減少工作上的紛爭。艾森豪將軍曾有個參謀,經常與他意見不合,時有勃谿。有一天,他決定請辭。艾森豪問他:「為什麼要走?」參謀老實回答:「我和你常意見衝突,你大概不喜歡我,不如我另謀出路算了。」艾森豪很驚訝說:「你怎麼有這種想法?如果我有個意見一致的參謀,那我們兩人當中,不就有一個人是多出來的?」最後,艾森豪把參謀給勸留下來。包容不同立場,多肯定同事對公司的不同貢獻,是建立職場良好關係的起點。 
 
爭到了理,也丟了情 
 
「理是永遠說不完,」彭懷真認為在職場中,理是多面呈現的,一旦你爭到了理,也丟了情。如果非要爭,他會採取「100公尺自療法」,緩和情緒。他刻意將系辦公室和研究室隔開,約距100公尺,負面情緒上揚時,他利用這100公尺,決定要不要吵。「通常我走了100公尺,氣也消了一大半。」
 
溝通,良好工作關係的關鍵 
 
接下來的考驗,在於如何溝通的智慧。「樂在工作」作者魏特利強調,建立良好工作關係的關鍵,就是溝通。最偉大的溝通技巧,在於重視別人的意見。溝通技巧「傾聽,是有效溝通最重要的關鍵,卻也最容易被忽略。」魏特利認為,讓別人了解你很重視他們不難,仔細傾聽即可。但是,在既忙碌、壓力又大的工作中,如何能耐著性子傾聽?
 
掌握溝通的三個重點:
 
溝通專家庫比恩提醒說者掌握三個重點: 
1. 具體、有組織地說出來。儘量以討論問題,而不要用指責的方式提出想法。 
2. 對主管說話要簡明扼要,丟問題前先擬好解決腹案,主管會較願意溝通。
3. 讓對方覺得與你溝通有收穫,下次傾聽的耐性會提高。溝通考驗說者,更考驗領導者。
 
「畢馬隆效應」是最高境界 
 
畢馬隆效應曾在美國哈佛引起廣泛討論,他們認為最成功的領導者,能對別人有很高的期許,並且幫助別人活出這高的期望。關鍵在於,如何引導。「當你要求別人做事時,要去引發他心中做這件事的渴望。」溝通專家舉例,每個人都知道釣魚時,不能拿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餵魚,運用在職場上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 
溝通需要經營 
 
溝通暢行無阻,建立良好工作關係才有可能。溝通需要經營,每個人都有責任:
 
一、創造溝通環境
一踏進智邦科技公司大廳,赫然發現大門右邊,多出一張明清古董桌,緊鄰接待櫃臺旁。「這是執行長的辦公位置,」智邦總經理李鴻裕認為員工常跑來跑去,總會經過大門,如果主管的位置就在那,很方便聊上幾句,溝通就發生了。創造面對面的溝通環境,是為了「在網路溝通外,找到平衡點,」一身書卷氣的李鴻裕堅持。他認為網路溝通一刀兩刃,雖有助於將想法文字化,迅速擴散出去,但不能因此削弱與員工互動的機會。
 
二、建立正式溝通管道
每月一次的「全民開講」,總經理親自主持;每兩星期一次的「真情相對」,員工和主管喝下午茶閒聊,有問題直接反映。
 
虛擬團隊很重要
 
「公司有很多社團活動,讓你有機會接觸不同部門的同事」從德國回來的古國志,在社團找到投入工作的著力點。社團,豐富了人際相處的話題,也增加橫縱向溝通的契機。員工透過各種社團活動建立非正式的關係,例如與新竹鳥會舉辦「新竹賞鳥季」、邀請自然生態學家演講、闢建生態公園、教大家培植有機芽菜、教員工小孩下棋,溝通四面八達。 
 
在工作中談心 
 
許多溝通專家同意,職場除了講理,也要談心。人際專家黑幼龍建議,與同事平時要多談心。一開始可能有點難,不妨從問題開始: 
 
1. 你過去這一年來最有成就感的事? 
2. 你覺得最近工作最愉快/挫折的事?
3. 你未來的計劃?
 
有點害羞的陳小姐鼓起勇氣問鄰座同事,你這一年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麼,很少閒談的同事回答:「上次幫你完成跨部門協商,圓滿結案,我很有成就感,因為我覺得我們的理念有點相近。」陳小姐很驚訝,沒想到隔壁坐著一位志同道合的同事,從此兩人無話不談。「幫助對方清楚未來方向、心情分享,就是最好的談心。」黑幼龍認為,同事之間若能從單純工作項目的溝通,提升到情緒,甚至價值觀的溝通,自然產生親密的職場關係。 
 
打考績是最好的談心時機
 
台灣雅虎總經理李建復,經常與部屬進行價值觀的溝通。他認為打考績是最好的談心時機。他通常藉著打考績,發掘部屬工作背後的問題,也許是家庭或感情問題困擾,影響工作表現。他以朋友之姿對待。在深談中進入個別內在的溝通,傾聽他們對未來的想法,然後站在他們的立場考量,而不是從公司利益出發給建議。「我用『情』牽住同仁,而不是『利』。」接任台灣雅虎沒多久,與李建復共同打拚的工作夥伴,絕大多數是前公司跟著跳槽過來的。
 
回歸人性
 
「辦公室應該是有條件講情的地方,」中華投信協理林志明主張「曖昧管理」。他認為有些是要睜隻眼、閉隻眼。例如員工要「溜」回家兩小時,處理漏水的管線,就讓他去吧,換成自己,也會心煩,反而做不好事。多一點同理心,自然建立好關係。 
 
說服不如影響 
 
除了用心待人,更要以實際行動影響別人,這比唇槍舌戰有效。「中國人容易被影響,而不容易被說服。」彭懷真教授相信。他認為中國人不擅長使用權力,卻喜於運作影響力。古時縣太爺旁的師爺、皇帝旁的太監,權力不大,影響力卻不小。職場亦然。例如跨部門會議常因本位主義作祟,意見不合。不妨施以小惠,先到最難溝通的部門走走,送點禮物聯絡感情。作家張大春當年在時報寫稿,平時常贈書給工作人員,因此即使他拖稿嚴重,延誤期限,也會有人願意幫忙處理。建立非正式關係,有助工作進行。彭懷真利用午休,找系上同事跳韻律舞,「既健康又可拉近關係」。每次開會,大家有共同話題聊,氣氛熱絡,討論提案就不容易打結。
 
說得巧,可化解衝突 
 
說話技巧是一招。有家電子公司急需工程師200人,結果人事部門只找來120人。年終打考績時,人事經理績效被打「差」。人事經理秘查,原來是工程部主管打小報告,說他覓才不力。人事經理喊冤,怒斥工程部主管領導無能,留不住人。從此部門嫌隙擴大,直到公司請專家上課,訓練員工說話技巧,情況才好轉。工程部主管改口:我知道現在人才難找,人事部費盡心力找來120人,值得肯定;只是如果能多找80位工程師,對公司整體獲利以及業績成長,將會很有幫助。聽了這番話,人事部門當然願意加把勁找人,衝突自然消弭無形。「要求別人前,先肯定對方。」人際關係專家卡內基強調。
 
網路溝通影響工作關係
 
「網路溝通對工作關係有100%的影響」台灣雅虎總經理李建復坦言,網路讓好或壞的溝通都更容易,要謹慎使用。李建復認為,直接走入對方辦公室溝通,前置時間長,能多一些冷靜思考;網路溝通則沒有太多時間讓你修正或後悔。網路沒有表情,難以表達情緒。 
擺脫貧窮四部曲 鄭弘儀:拿口袋裡的來投資腦袋
 
雖然鄭弘儀的太太已經再三警告他不可以多談家裡的私事,但是談到太太最近的健康情形,他還是忍不住回答了記者的話:「我太太最近身體健康已經好很多了。」說完就開心一笑,不再多說。
太太對鄭弘儀真的很重要。即使他已經當了一段時間的名人,即使他已經結婚十八年了,緋聞跟他還是絕緣體。他自嘲自己過的名人生活不過就是平凡、無膽、但自在,外界的誘惑對他來說都不是真實的,只有自己的家庭,才是心靈快樂的泉源。 
 
讓自己「名」符其「實」
 
所以成名之後的鄭弘儀享受的不是財富的滋味,而是腳踏實地的感覺。他的頭髮還是老婆繼續幫他剪,他的中飯還是喜歡吃老婆準備的便當,就連裝便當的袋子也是老婆的手工拼布作品,很家居卻又實用,還可以裝他上班準備要看的資料。
「因為窮苦出身,所以他非常懂得惜福。」和他相交十多年,同屬五年級排頭的資深記者、《錢》雜誌總編輯許啟智說。
 
表裡如一的樸實
 
在他位於三立電視台不到三坪的小辦公室裡,螢光幕後的鄭弘儀看起來像一個公務員。他穿著有領的T恤,外面罩上一件抵抗冷氣的薄夾克,顏色樸實的西裝褲用皮帶整整齊齊地繫好,配上一雙有一點歷史的黑色皮鞋與逐漸斑白的頭髮,看起來好像公家機關裡的一位科長。就連他的辦公室也沒有任何華麗的裝飾,只有牆壁上掛著兒子女兒以前念小學時候的繪畫與書法作品,他很認真地用漂亮的框裱起來,只要抬頭看到這些童畫,他就眉開眼笑了起來。他總是樂意和記者分享他的家居樂趣。在「大話新聞」、「新聞挖挖哇」等帶狀節目中,日日出現在兩千三百萬觀眾眼前、略帶台灣南部口音、眼神深邃的這位中年男子,為什麼會成為全台灣女性上班族理想老公人選的第一名?
 
努力不怕出身低
 
給人一種實在的感覺,是鄭弘儀的「魅力無法擋」的關鍵成功要素。要知道在媒體的抽樣調查中,他的競爭對手可是企業家嚴凱泰、英俊瀟灑的劉德華、長得像日本 卡通夢中偶像的無敵帥哥金城武等人,鄭弘儀憑什麼把這三大帥哥遠遠地拋在腦後?或許就是因為他有一種令人感到彷彿《詩經》名句中「執子之手,與子偕老」的情調,那種已經不多見的古典男子的忠實和可靠。 
鄭弘儀說,他不太在乎別人怎麼看他,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怎麼活出成功。當年就算只有工專畢業的學歷,他還是自告奮勇寫了一封信,向報社毛遂 自薦報考記者。當上記者之後又因為學歷比別人都低,深怕裁員一定會先裁到他,所以採訪新聞比別人努力三倍,規定自己每天撰稿字數至少兩三千字,寫稿寫到半 夜2、3點。在他打破報社紀錄,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、學歷最低的財經新聞主管後,他又自掏腰包用六分之一的薪水請老外來給他上英文課,因為他不想永遠用一口破英文來面對出國採訪時的尷尬。
 
每塊拼圖都不馬虎
 
難怪他稱自己的知識是「拼圖式學習」,因為他的成功是用每一塊拼圖老老實實地完成它,沒有一絲僥倖。在他從平面媒體轉戰電視圈後,他也老老 實實地一大早4點半就趕到火車站等待剛出爐的報紙,再趕到電視台準備一早的財經節目。那是他進入電視圈的第一個節目,時段冷門,大家都不看好這個一大清早的節目會有什麼好的收視率,只是老闆好心給他一個露臉的機會。但是他很認真地抓住了這個機會。既然自認不是俊男,乾脆實實在在地把財經資料消化整理後,為電視觀眾作精闢的剖析,並延請重要的財經人物上節目助陣,結果,竟然大爆冷門,成了眾多廣告商指名要上廣告的節目。
 
惦惦呷三碗公 
 
那是1996年以前的往事,但是誰也沒想到,這位外型鄉土,說著台灣國語的記者,竟然在十年後搖身一變,成為家喻戶曉的電視名人。早年曾經與鄭弘儀共事過一段時間的一位資深平面媒體人回憶,當年大夥兒一塊跑財經新聞時,其他記者都會聚在一起聊天聊個不停,只有鄭弘儀永遠是安安靜靜地坐在一旁,不發一語地看著大家,是大家印象中典型的木訥記者,沒想到後來卻一飛沖天,把大家遠遠拋在後面。 
雖然鄭弘儀做了很多讓大家跌破眼鏡的事,從一個貧窮農家的小孩,一個木訥不多話的年輕人,變成現在晚上只要一打開電視,隨便轉台就可以看到鄭弘儀在談話節目中振振有詞。但是鄭弘儀還是鄭弘儀,他的樸實真情依舊不改,所以他可以邊主持節目邊與來賓激烈地辯論時事,也可以在聆聽白冰冰談女兒被 撕票的心路歷程時,不能自已地頻頻哭出聲音,激動得連節目都主持不下去,讓電視機前的觀眾陪著他一起掉眼淚。
 
機會到處都是 
 
正因為他把腳踏實地看得很重要,所以他無法認同唱衰台灣沒有未來的論調。他不認為現在台灣變窮了,年輕人的工作機會變少了,當然,他更無法理解現在年輕人的理財消費觀。
 
錢要花在資本財
 
「我承認這是一個消費的時代,」鄭弘儀皺著眉,帶著擔心的表情說:「但是有些事情就是要堅守基本核心價值,你不能把賺來最寶貴的錢都花在消費財上,你應該花在資本財上。」 
他環顧電視圈的工作人員,幾乎都是在25歲到35歲之間,每人每天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拿著一杯占去薪水十分之一的咖啡,肩上掛著的是超過月薪的名牌包包,卻已經欠銀行現金卡兩三百萬的債務。
鄭弘儀常會擔心地問他們:「夠還嗎?」許多人給他的回答都是:「快不夠了,只能一天過一天。」這樣的理財態度讓他沒辦法想像,為什麼30幾歲的人生就要這樣被兩三百萬的債務壓得死死的,而且這一切還是自找的。
「有就有,沒有就沒有,為什麼要怕人知道?現在的人都要武裝自己不懂、或是沒有的東西,這才是最嚴重的問題。」這時候的鄭弘儀又變成電視上深鎖眉頭的沉思表情,只不過他的深鎖眉頭不是因為政經新聞,而是現在的30世代。
 
物質不窮,精神窮
 
不過隔了一個世代,50年次的鄭宏儀已經開始覺得與六年級生處於兩個世界。關於貧窮的滋味,他從小就開始體驗,即使他是家中七個小孩的老么,照樣半夜要去巡田到天亮,放學回家後要先放牛吃草才能回家吃晚飯,在晚餐的桌上只要多挾一點菜就會被爸爸用筷子嚴厲地打下去,目睹爸爸在田裡因為太勞累又營養不良而多次昏倒,連自己也常因為噴灑農藥而中毒倒在田裡。 
鄭弘儀張開自己雙掌,瞪視著上面滿佈當年割菸葉所造成的大小割痕,看著這些成長的痕跡他還是不認為小時候的窮是在過苦日子,因為只是物質窮,精神不窮。回憶小時候,鄭弘儀很開心地提到當時最大的享受,就是與哥哥省下每天通車上學的錢,然後把這一點點的通車費拿去買零嘴吃,雖然代價是哥哥得用兩小時的勞力騎腳踏車載他一起去上學;又或者是半夜12點躺在床上,聆聽嘉南平原另一端傳來平快車的聲音,隨著火車緩緩駛進,他就開始想像火車上究竟坐了哪些人?正要駛往何處?那時候世界又大又遙遠,台灣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堡壘,雖然當時機會並不多,產業也不像現在蓬勃又多樣。所以他還是不認同現在年輕人覺得正在過苦日子的想法。他覺得現在的日子反而是物質不窮,精神窮。「到處都是機會,怎麼會認為沒有機會?怎麼會覺得機會都在中國那邊?」他揚起有些生氣的音調反問。或許對於鄭弘儀來說,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失敗主義的論調,還沒有先努力就開始嘆氣,是他最不能忍受的人生態度。 
 
何不當新富階級
 
一路走來他都坦然面對自己的人生,靠努力來彌補自己在各方面的不足,堅信沒有人是不吃苦就能成功的定律。對於現在高喊的「新貧階級」,他理直氣壯地說:「既然有新貧階級出現,當然也有新富階級在形成,你為什麼不去選擇當新富階級的這一邊人?」從來不嘆氣的鄭弘儀,一向保持自己看事情樂觀面的個性。他的快樂來自於他自己所形容的一種「俯仰無愧的態度」,既不欠錢債(從不拿違背良心的錢)、也不欠情債(不外遇也不關說),所以他從不失眠,每天紮紮實實地過生活。
談著談著,他又把話題轉回老婆幫他剪了十八年的頭髮。他認真地想傳達他真正快樂的秘訣,並不是因為自己人剪頭髮可以因此省下多少錢,而是他在乎這段與老婆相處的寧靜時光。這時候的他只是屬於老婆的鄭弘儀、孩子的爸爸,又或者只是勞累過頭猛打瞌睡的自己,這種無形的自在,才是真快樂。
鄭弘儀應該是快樂的。他努力想告訴大家,如果這樣一個既非俊男,也非高學歷或出身富裕家庭的青年,都可以憑藉一步一腳印的努力獲得成功,為什麼其他的人不行呢?
 
鄭弘儀給30世代的叮嚀:
賺來寶貴的錢不要花在消費財上,要花在資本財上。
性格、觀念與知識會決定你會不會成功,性格就是不怕苦、願意接受挑戰;觀念就是態度,知識無關學歷,而是解決事情的能力。 
人生有太多會被別人取笑的地方,沒有什麼好怕的,重點是要懂得學習。
要去看別人辛苦的一面,而不是成功的一面。
不要隨便欠任何東西,如果你欠了,那就付出代價,逃避是最愚笨的方法。 
 
蛋糕裡若沒有放核桃,不能叫做核桃蛋糕 
愛情裡若沒有兩顆心,也不能叫做愛情
「愛」字收藏一顆完整的心,代表珍惜
「情」字依靠一顆站著的心,代表陪伴

 
有位太太請了一個油漆匠到家裡粉刷牆壁。油漆匠一走進門,看到她的丈夫雙目失明頓時流露出憐憫的眼光。可是男主人一向開朗樂觀,所以油漆匠在那裡工作的那幾天, 他們談的很投機;油漆匠也從未提起男主人的缺憾。
 
工作完畢,油漆匠取出帳單,那位太太發現比原先談妥的價錢,打了一個很大的折扣。她問油漆匠:「怎麼少算這麼多呢?」油漆匠回答說:「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覺得很快樂,他對人生的態度,使我覺得自己的境況還不算最壞。
 
所以減去的那一部分,算是我對他表示一點謝意,因為他使我不會把工作看的太苦!
 
油漆匠對她丈夫的推崇,使她淌下眼淚。因為這位慷慨的油漆匠,自己只有一隻手。
 
態度就像磁鐵,不論我們的思想是正面抑或是負面的,我們都受到它的牽引。
 
而思想就像輪子一般,使我們朝一個特定的方向前進。雖然我們無法改變人生,但我們可以改變人生觀;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環境,但我們可以改變心境。
 
我們無法調整環境來完全適應自己的生活,但可以調整態度來適應一切的環境;畢竟~你的生活並非全數由生命所發生的事所決定,而是由你自己面對生命的態度,與你的心靈看待事情的態度來決定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丫紫兒x霸氣女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